航月紡機李嬌燕:高端市場帶新增長點
2013-1-16
憑借高端產品在市場上的拓展,常州航月紡織機件有限公司2011年完成總產值5380萬元,銷售收入5200萬元,實現稅前利潤635萬元。公司總經理李嬌燕說,紡織行業的轉型進一步加速了紡織企業對設備的更新換代,從而為高端器材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2012年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為此,他們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技術儲備。
記者:在經歷了2010年高增長之后,大多數器材企業2011年的產品銷售都有所回落,你們公司的情況怎樣?
李嬌燕:2011年我們公司主要依靠高端產品保持了產值、銷售和利潤的全面豐收。目前,紡織企業一方面為了追求高附加值的產品而選擇高檔設備,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減少用工,正在向自動化方向邁進。正是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我們公司高端器材產品在2011年的銷售比往年明顯增長。比如,通過不同的表面處理及采用不同的優質材料生產出的鋼領,銷售量比2010年增長了15%左右;用于緊密紡的HYEL系列鋼絲圈和用于高速紡18000轉/分鐘以上的HYUL系列鋼絲圈銷量比2010年增長了20%左右。
記者:2012年被認為是經濟形勢最為復雜的一年,你對今年的紡織和紡織器材行業形勢如何判斷?
李嬌燕:2012年國內紡織行業運行壓力將有可能繼續加大,紡織企業的優勝劣汰更加明顯,紡紗規模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這對紡機和紡織器材企業來講,既有挑戰,也有機遇。規模增長雖說逐漸減弱,但紡織企業將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效益。近幾年來,紡織企業在產業升級和轉型過程中大都趨向于采用自動化的先進設備,在高端細紗機設備上用的機配件大多是進口的專件、器材。我認為,只要我們自主研發出能適紡高端紗線的器材來替代進口器材,再加上我們的成本優勢,產品的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記者:器材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你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李嬌燕:當前紡織器材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資源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器材企業的制造成本大大提高,但是,紡織專件器材的價格卻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反而呈下降的趨勢。
第二:國內紡織專件器材苦于買不到先進設備。國外紡織器材生產廠家的設備都是自主研發制造的,為了在技術上形成對中國器材企業的技術封鎖,他們拒絕將設備賣給我們。而國內又幾乎很少有企業專注于對器材設備的研發,所以器材企業只能靠自己研發生產設備。在沒有先進生產設備的情況下,國內的專件器材企業想要有新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國內的金屬材料處理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這方面要想提高,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勝任的,必須要借助大專院樣和研究機構共同來完成。
記者:面對2012年行業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你們公司將可能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嬌燕:對于我們來說,現在最關注的是一季度,或者到二季度國內紡織行業會不會有根本的好轉,如果銷售壓力比較大,我們就要面臨市場降價出售的惡性競爭,這樣不僅讓企業生存更加困難,還阻礙了企業的科技創新。但困難雖大,機遇還是有的,關鍵是要研發出能夠替代進口的新產品,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
記者:你們公司今年在新產品開發和生產經營中有哪些具體的規劃?
李嬌燕: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步伐,不僅要從生產設備上下足功夫,還要積極研發新工藝、新產品,替代原有的落后工藝,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最終達到硬件和軟件的同時提升。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首先是要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努力開發各種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實用性能,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擴大品牌效應,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對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生產出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的產品。同時還要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減少用工,提高生產效率,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三是全力以赴找客戶,特別是要把2011年開發的新產品全面推向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記者: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并且今年將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快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助力其健康發展。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你們最希望得到哪些扶持?
李嬌燕:我們希望國家能夠為紡織器材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供相應的便利政策;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牽頭組織對紡織器材企業的專業技術培訓和人才儲備,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希望國家能適當降低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少企業的負擔,讓企業能夠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新產品的研發。
記者:在經歷了2010年高增長之后,大多數器材企業2011年的產品銷售都有所回落,你們公司的情況怎樣?
李嬌燕:2011年我們公司主要依靠高端產品保持了產值、銷售和利潤的全面豐收。目前,紡織企業一方面為了追求高附加值的產品而選擇高檔設備,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減少用工,正在向自動化方向邁進。正是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我們公司高端器材產品在2011年的銷售比往年明顯增長。比如,通過不同的表面處理及采用不同的優質材料生產出的鋼領,銷售量比2010年增長了15%左右;用于緊密紡的HYEL系列鋼絲圈和用于高速紡18000轉/分鐘以上的HYUL系列鋼絲圈銷量比2010年增長了20%左右。
記者:2012年被認為是經濟形勢最為復雜的一年,你對今年的紡織和紡織器材行業形勢如何判斷?
李嬌燕:2012年國內紡織行業運行壓力將有可能繼續加大,紡織企業的優勝劣汰更加明顯,紡紗規模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這對紡機和紡織器材企業來講,既有挑戰,也有機遇。規模增長雖說逐漸減弱,但紡織企業將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效益。近幾年來,紡織企業在產業升級和轉型過程中大都趨向于采用自動化的先進設備,在高端細紗機設備上用的機配件大多是進口的專件、器材。我認為,只要我們自主研發出能適紡高端紗線的器材來替代進口器材,再加上我們的成本優勢,產品的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記者:器材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你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李嬌燕:當前紡織器材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資源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器材企業的制造成本大大提高,但是,紡織專件器材的價格卻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反而呈下降的趨勢。
第二:國內紡織專件器材苦于買不到先進設備。國外紡織器材生產廠家的設備都是自主研發制造的,為了在技術上形成對中國器材企業的技術封鎖,他們拒絕將設備賣給我們。而國內又幾乎很少有企業專注于對器材設備的研發,所以器材企業只能靠自己研發生產設備。在沒有先進生產設備的情況下,國內的專件器材企業想要有新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國內的金屬材料處理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這方面要想提高,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勝任的,必須要借助大專院樣和研究機構共同來完成。
記者:面對2012年行業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你們公司將可能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嬌燕:對于我們來說,現在最關注的是一季度,或者到二季度國內紡織行業會不會有根本的好轉,如果銷售壓力比較大,我們就要面臨市場降價出售的惡性競爭,這樣不僅讓企業生存更加困難,還阻礙了企業的科技創新。但困難雖大,機遇還是有的,關鍵是要研發出能夠替代進口的新產品,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
記者:你們公司今年在新產品開發和生產經營中有哪些具體的規劃?
李嬌燕: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步伐,不僅要從生產設備上下足功夫,還要積極研發新工藝、新產品,替代原有的落后工藝,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最終達到硬件和軟件的同時提升。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首先是要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努力開發各種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實用性能,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擴大品牌效應,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對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生產出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的產品。同時還要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減少用工,提高生產效率,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三是全力以赴找客戶,特別是要把2011年開發的新產品全面推向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記者: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并且今年將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快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助力其健康發展。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你們最希望得到哪些扶持?
李嬌燕:我們希望國家能夠為紡織器材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供相應的便利政策;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牽頭組織對紡織器材企業的專業技術培訓和人才儲備,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希望國家能適當降低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少企業的負擔,讓企業能夠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新產品的研發。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3932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