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斯股份賀素成:"裘皮第一股"統帥
2013-1-17
華斯堅持在國內市場做民族品牌,在裘皮界實現這個目標誠信最重要,華斯及其高端品牌怡嘉琦堅持做真實的品牌。2010年,被譽為國內股市“裘皮第一股”華斯股份IPO(首發股票)登陸深圳A股市場。也正是從這一時間,平時熱愛收藏、閱讀和古典音樂的華斯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80后總裁賀素成開始廣為媒體矚目。在不可推卸的家族企業承繼中,賀素成如何看待和籌劃華斯的未來?是慎重地讓個體服從于全局、墨守父輩商業成規,還是勇于掌握變遷、挑戰傳統?不久前,在華斯“揚帆工程”的啟動儀式上,記者采訪了華斯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賀素成。
畢業后到一線車間開始磨練
華斯與很多家族企業一樣,走的也是“傳、幫、帶”的交接與傳承方式。海外學習回國后,賀素成就選擇了到父親公司的一線車間上班,從基層干起,重視實踐的打拼和實際經驗的積累,并一步步做到公司總裁的位置。
記者:華斯可以說是從家族企業起步,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業界翹楚。您曾提到國外某知名裘皮企業面臨家族繼承的難題,您是否曾有過這種掙扎?
賀素成:面臨家族繼承的問題,這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要做出一番事業,繼承是一個好的發展平臺,繼承家族事業就要擔負起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華斯今后的發展要借助現有的優勢,在3到5年內做到產、供、銷一體化的國際化大企業。
記者:您在海外多年,都有哪些學習經歷?當您回國后,又為華斯帶來了哪些新的理念和創新模式?
賀素成:對于生產大國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語言、文化的隔膜都成為其海外立足的先天弱勢。而學習、生活在海外多年的經驗歷練,可以完成國際化視野和開拓思路的任務,融匯中西經營文化,取長補短,是成長型企業的必由之路,特別是世界知名品牌百年傳承的故事、對消費者購買態度的重視,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開發,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記者:回國后,您是從生產部門開始做起,為什么您會有這種選擇?
賀素成:2004年,我畢業回國后,直接下到一線車間工作,是因為在一線車間會了解到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的要求和每個生產環節更細的流程,另一方面能夠了解一線工人的想法。這為我后來對公司生產過程中從原料到成品每個環節的銜接和質量控制及企業的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目前,“80后”總裁現身A股上市公司,可以說數量很少,在裘皮界更是首位,您在公司掌握著最大的話語權,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一特殊身份?
賀素成:對于我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延續前輩創造的財富,可以節約人生一段很長的時間,不需要再為原始積累去奮斗,權力大責任更大。這就是一個機遇,一個磨練的過程。我現在還年輕,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現在有個這么好的平臺可以讓我發揮自己的實力和想法,是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但反過來講,當你站在這個平臺,你怎樣去做,必須考慮更多,上一輩的吃苦耐勞,創出了華斯的第一、二次創業,完成了原始積累,如今,接力棒正逐漸交給新一代,必須承擔著市場轉型升級的重任,更是要在穩健中求發展,創出第三次品牌塑造的創業之路。
啟動“揚帆工程”轉攻國內市場
作為世界裘皮協會最年輕的代表賀素成看來,華斯已經證明公司核心競爭力逐漸從原料和制造優勢向研發設計、自主品牌和銷售網絡延伸轉移,業務模式動態升級鮮明,企業完全可以在全球裘皮產業中找到自己的領先位置。
記者:2008年,華斯提出“打造世界裘皮航空母艦”的口號;2010年,華斯作為“中國裘皮第一股”在中國上市;2011年,華斯啟動“揚帆工程”,您如何衡量這三次時機?
賀素成:華斯成立十多年,產量、規模、業績,穩居我國裘皮行業龍頭地位,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也意味著華斯正式搭上中國服裝企業第三次發展的快車,主要問題還是觀念的轉變,市場變了,必須以消費者需求、時尚潮流的引領為導向,這與之前重視工藝、穩定質量、做好加工訂單等外銷的任務不同,是做品牌化的建設,國內市場品牌運營需新的思維和積累相關的經驗。這次很榮幸,邀請到做品牌戰略規劃的臺灣艾肯營銷策劃公司作為項目規劃單位,目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市場的建設、消費者需求的研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記者:有人說,華斯的成功模式不可復制,您同意這種看法嗎?華斯是全產業鏈模式,您覺得,這一模式對于華斯做終端市場、打造品牌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賀素成:華斯成功的模式不能說是不可復制,但確實很難復制,華斯的成功是綜合性的優勢。裘皮行業準入門檻很高,需要企業有相當的實力,首先是公司的優勢、其次是人員的優勢,再就是資金的優勢。這三方面優勢華斯都具備。
華斯集原料收購、鞣制處理、染色加工、服飾設計加工和銷售貿易等完整產業鏈于一體,具有較強的質量控制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華斯與眾多國際品牌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訂單來源穩定,同時掌握裘皮行業最新發展變化,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華斯具有國內唯一的裘皮研發中心,設計水平領先,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更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半年報有望助推企業領跑
接任家族企業時還不到30歲、已經在一線車間磨練了六七年時間的賀素成,將華斯成功推向資本市場后,讓他更加堅信,做企業就要敢于突破,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搶得先機。
記者:8月份,2011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發布,華斯上半年的業績情況是怎樣的?下半年,華斯又有哪些重要舉措?
賀素成:華斯股份主要經營業績如下:201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0%;實現利潤總額3177.7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0%;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增速符合預期。通過有效的控制費用,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率為13.62%,同比增加0.25個百分點。
下半年將著力在內銷市場拓展和行業推廣有助企業長期發展。一方面,通過皮毛市場二期工程建設,打造類似世界裘皮拍賣會性質的交易場所,增強公司在國內整體原料市場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預計公司將加快在重要城市等地的專賣店開店進度。同時,公司還積極與世界裘皮協會合作,規范和推廣國內裘皮行業相關標準。
記者:華斯曾在今年3月份提出,以每年3-5家的速度擴張,這樣的開店速度會不會太慢?
賀素成:裘皮的特性之一是保暖,此外高端消費群體更看中裘皮所能體現的奢侈、時尚的高端定位。裘皮品牌和時裝品牌的終端擴張策略不一樣。一家時裝專賣店一年的產生約是200萬元到500萬元的銷售額,一家裘皮品牌專賣店一年大約能產生2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銷售額。裘皮終端店鋪講求的是單店業績,裘皮單店前期投入很大,后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
因此,店面必須有影響力,例如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選擇店面時要考慮在整個城市有影響力;在石家莊這樣的二線城市,選擇店面時要考慮在整個河北省的影響力,終端店鋪面積要比時裝品牌的專賣店面積大得多。每年3-5家的開店速度對于裘皮品牌來說不算慢,華斯的目標是穩步布局國內市場。在開店過程中,除了直營店,華斯還會選擇代理商,與代理商的合作時間是以4-5年為起點。
記者:華斯從傳統的農業公司跨界到時尚產業中,并提出打造百年品牌的口號,在這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華斯做好準備了嗎?
賀素成:華斯本身就是低調做事、高調做品牌。做品牌肯定要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看你能不能堅持住。華斯一定能在這個行業內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
畢業后到一線車間開始磨練
華斯與很多家族企業一樣,走的也是“傳、幫、帶”的交接與傳承方式。海外學習回國后,賀素成就選擇了到父親公司的一線車間上班,從基層干起,重視實踐的打拼和實際經驗的積累,并一步步做到公司總裁的位置。
記者:華斯可以說是從家族企業起步,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業界翹楚。您曾提到國外某知名裘皮企業面臨家族繼承的難題,您是否曾有過這種掙扎?
賀素成:面臨家族繼承的問題,這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要做出一番事業,繼承是一個好的發展平臺,繼承家族事業就要擔負起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華斯今后的發展要借助現有的優勢,在3到5年內做到產、供、銷一體化的國際化大企業。
記者:您在海外多年,都有哪些學習經歷?當您回國后,又為華斯帶來了哪些新的理念和創新模式?
賀素成:對于生產大國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語言、文化的隔膜都成為其海外立足的先天弱勢。而學習、生活在海外多年的經驗歷練,可以完成國際化視野和開拓思路的任務,融匯中西經營文化,取長補短,是成長型企業的必由之路,特別是世界知名品牌百年傳承的故事、對消費者購買態度的重視,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開發,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記者:回國后,您是從生產部門開始做起,為什么您會有這種選擇?
賀素成:2004年,我畢業回國后,直接下到一線車間工作,是因為在一線車間會了解到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的要求和每個生產環節更細的流程,另一方面能夠了解一線工人的想法。這為我后來對公司生產過程中從原料到成品每個環節的銜接和質量控制及企業的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目前,“80后”總裁現身A股上市公司,可以說數量很少,在裘皮界更是首位,您在公司掌握著最大的話語權,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一特殊身份?
賀素成:對于我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延續前輩創造的財富,可以節約人生一段很長的時間,不需要再為原始積累去奮斗,權力大責任更大。這就是一個機遇,一個磨練的過程。我現在還年輕,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現在有個這么好的平臺可以讓我發揮自己的實力和想法,是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但反過來講,當你站在這個平臺,你怎樣去做,必須考慮更多,上一輩的吃苦耐勞,創出了華斯的第一、二次創業,完成了原始積累,如今,接力棒正逐漸交給新一代,必須承擔著市場轉型升級的重任,更是要在穩健中求發展,創出第三次品牌塑造的創業之路。
啟動“揚帆工程”轉攻國內市場
作為世界裘皮協會最年輕的代表賀素成看來,華斯已經證明公司核心競爭力逐漸從原料和制造優勢向研發設計、自主品牌和銷售網絡延伸轉移,業務模式動態升級鮮明,企業完全可以在全球裘皮產業中找到自己的領先位置。
記者:2008年,華斯提出“打造世界裘皮航空母艦”的口號;2010年,華斯作為“中國裘皮第一股”在中國上市;2011年,華斯啟動“揚帆工程”,您如何衡量這三次時機?
賀素成:華斯成立十多年,產量、規模、業績,穩居我國裘皮行業龍頭地位,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也意味著華斯正式搭上中國服裝企業第三次發展的快車,主要問題還是觀念的轉變,市場變了,必須以消費者需求、時尚潮流的引領為導向,這與之前重視工藝、穩定質量、做好加工訂單等外銷的任務不同,是做品牌化的建設,國內市場品牌運營需新的思維和積累相關的經驗。這次很榮幸,邀請到做品牌戰略規劃的臺灣艾肯營銷策劃公司作為項目規劃單位,目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市場的建設、消費者需求的研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記者:有人說,華斯的成功模式不可復制,您同意這種看法嗎?華斯是全產業鏈模式,您覺得,這一模式對于華斯做終端市場、打造品牌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賀素成:華斯成功的模式不能說是不可復制,但確實很難復制,華斯的成功是綜合性的優勢。裘皮行業準入門檻很高,需要企業有相當的實力,首先是公司的優勢、其次是人員的優勢,再就是資金的優勢。這三方面優勢華斯都具備。
華斯集原料收購、鞣制處理、染色加工、服飾設計加工和銷售貿易等完整產業鏈于一體,具有較強的質量控制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華斯與眾多國際品牌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訂單來源穩定,同時掌握裘皮行業最新發展變化,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華斯具有國內唯一的裘皮研發中心,設計水平領先,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更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半年報有望助推企業領跑
接任家族企業時還不到30歲、已經在一線車間磨練了六七年時間的賀素成,將華斯成功推向資本市場后,讓他更加堅信,做企業就要敢于突破,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搶得先機。
記者:8月份,2011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發布,華斯上半年的業績情況是怎樣的?下半年,華斯又有哪些重要舉措?
賀素成:華斯股份主要經營業績如下:201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0%;實現利潤總額3177.7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0%;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增速符合預期。通過有效的控制費用,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率為13.62%,同比增加0.25個百分點。
下半年將著力在內銷市場拓展和行業推廣有助企業長期發展。一方面,通過皮毛市場二期工程建設,打造類似世界裘皮拍賣會性質的交易場所,增強公司在國內整體原料市場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預計公司將加快在重要城市等地的專賣店開店進度。同時,公司還積極與世界裘皮協會合作,規范和推廣國內裘皮行業相關標準。
記者:華斯曾在今年3月份提出,以每年3-5家的速度擴張,這樣的開店速度會不會太慢?
賀素成:裘皮的特性之一是保暖,此外高端消費群體更看中裘皮所能體現的奢侈、時尚的高端定位。裘皮品牌和時裝品牌的終端擴張策略不一樣。一家時裝專賣店一年的產生約是200萬元到500萬元的銷售額,一家裘皮品牌專賣店一年大約能產生2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銷售額。裘皮終端店鋪講求的是單店業績,裘皮單店前期投入很大,后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
因此,店面必須有影響力,例如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選擇店面時要考慮在整個城市有影響力;在石家莊這樣的二線城市,選擇店面時要考慮在整個河北省的影響力,終端店鋪面積要比時裝品牌的專賣店面積大得多。每年3-5家的開店速度對于裘皮品牌來說不算慢,華斯的目標是穩步布局國內市場。在開店過程中,除了直營店,華斯還會選擇代理商,與代理商的合作時間是以4-5年為起點。
記者:華斯從傳統的農業公司跨界到時尚產業中,并提出打造百年品牌的口號,在這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華斯做好準備了嗎?
賀素成:華斯本身就是低調做事、高調做品牌。做品牌肯定要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看你能不能堅持住。華斯一定能在這個行業內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3943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