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生意了解文化是關鍵
第二屆“慧眼中國高級領袖研修班”20名學員的結業典禮在新加坡舉行。通過短短三個月的學習,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商界翹楚、高層主管及企業第二代領袖的學員們,對中國企業的精神面貌、商業環境及經濟模式有了進一步了解。在結業典禮舉行之后,和美集團業務發展經理蔡偉玲女士接受了專訪。
主持人:您為何參加“慧眼中國高級領袖研修班”,這種了解中國的課程對您的業務有什么幫助?
蔡偉玲:我之前在中國工作兩年,主要做市場。回到新加坡后我覺得中國市場實在太大,僅兩年時間我還是融入不了中國社會。最近許多人都希望在中國開拓業務市場,在新加坡我們的消費群體目標也不夠大,所以許多人希望去中國發展。我意識到我應該往這一方面去學習,所以就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我覺得這個項目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之前沒有合適的人教我,我沒辦法學習,常感到迷茫,很多事情需要花很久的時間去推進。所以參加這個項目的目的也是想要幫助克服這一困難。參加項目后,我發現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每一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而我之前的想法是不太對的。現在我領悟到中國是一個多重文化圈,你要在那里做生意,你真的是得了解每一個地方的市場。上海、北京、西安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要融入這些社會,就要分別了解每一個城市的文化。
主持人:能否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您所學到的內容?
蔡偉玲:比如在西安的時候和陜西的政府企業用餐的經歷對我來說真的大開眼界。我可能之前沒有好好和中國政府企業交流過,所以也沒有機會去體驗。到了那里后我發現座位排序很有講究,連喝酒都有酒文化,挺有趣的。比如:說干杯,就真要喝干的。我們在新加坡真的沒有這么多細節的問題,所以這一方面我又學到了不少。
主持人:那么在和中國企業接觸過程中,你覺得和他們打交道與新加坡、歐美的企業的交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蔡偉玲:西方人比較隨意,比如美國人就很直接,來到這就是和你做生意、談方案。而和中國企業家交流,他們需要先信任你才和你做生意。中國人需要先吃個飯,先了解對方,所以整個接觸過程是持久的。新加坡做生意像西方,比較直接。
主持人:研修班這次去了北京、延安、西安等地,您對中國的印象發生了哪些改變?
蔡偉玲:我在上海時覺得它很國際化,有很多高樓大廈,有很多高速公路,比較像美國。西安對我來說是二線城市,人家說西安時我會感覺是小村莊。但是到了西安我特別驚訝,因為整個城市非常有文化。我也沒想象到西安的環境那么干凈,人們也很優雅,夜晚的西安城就像是時光倒流,回到了古時候。包括延安也是非常整潔。我之前沒有想象過一個二線城市能做到這個程度,所以我甚至建議我們公司可以考慮去西安投資,那里的旅游業相當有發展前景。
主持人:您已經在上海發展房地產業務,那么對西安有什么實際的考量呢?
蔡偉玲:我認為西安接下來的發展速度會很快,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這次我來這個項目也接觸了陜西的一些政府和企業,建立起了一些有利于我們未來在西安發展的關系網。
主持人:您能否談一下整個通商中國的培訓項目給你帶來的感受?
蔡偉玲:中國這幾年改變了很多。它是一個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國家。我覺得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你要打好關系。怎么打呢?要先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政治環境。我從前一直覺得在中國做生意會很復雜,要建立許多關系,可能會遇到很多阻礙,但現在感覺如果你知道了怎么做,就會變得很容易。認識對的人是關鍵。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