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鈺洲為家紡文化典藏寫序一
《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正式出版了,這是中國家紡行業的一件大事。
家用紡織品是中國紡織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大約占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32%,其中占家用紡織品總產值20%的產品用于出口,中國已是世界生產、消費和出口家用紡織品最多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家紡產業進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重點是以增強產業創新能力為核心,提高科學技術和品牌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產品的功能、性能和質量檔次,提高研發強度,促進產品差異化水平,實現節約資源、節能減排,加強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科技附加價值;依靠培育自主品牌,促進建立質量、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四位一體的市場誠信體系,從而在生產、消費和流通過程實現品牌附加價值;由此使家紡產業達到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所謂科技貢獻率,較多地呈現產業的物質生產,即生產某種產品使用價值的硬實力;所謂品牌貢獻率較多地呈現文化生產,即生產某種生活方式的軟實力。家紡文化就是體現在家紡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集成。
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家紡產業的技術裝備、產品品種質量、節能減排、企業管理機制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從總體上判斷家紡文化生產力還明顯薄弱,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整個產業尚處于跨國供應鏈的低端。因此,提高家紡的產業文化生產力就成為產業提升更為緊迫的任務。
《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版,其現實意義不言而喻。
眾所周知,家用紡織品是人類文明過程的產物,因而既有其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品格。它既是人們構建物質生存環境的必需品,又是人們表達生活情趣營建某種文化氛圍的審美對象。因此,家用紡織品的生產,也可以看作是生活方式的生產。家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家紡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樣以其上下五千年悠久燦爛的創造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家紡文化典藏》運用了大量重要史料,匯集大量精美圖片,進行全面系統地總結和整理,以歷史編纂學的邏輯結構,把中國家紡文化的歷史長河生動清晰地展現出來,并且在裝幀上凸現“典藏”的審美藝術和工藝技術的感染力,特別是收錄了許多已被定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美作品。它不僅對家紡產業界,而且對相關領域的歷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所揭示的中國家紡文脈對中國現代家紡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啟示。
第一,如何認識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民族文化是一條從過去流淌到現在的文化長河。無論在流經過程有過怎樣的迂回變化,匯集多少支流,都不會割斷它同源頭的聯系。然而這種聯系正如馬克思曾說過的“一切發展,不管其內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的發展階段,它們以一個否定另一個的方式彼此聯系著”。這里的否定顯然不是割斷而是創新,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成果對前一階段歷史局限的突破,因此本“典藏”中的作品雖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但決不可在現代生產中千篇一律的復制。
因為家紡文化就其自然美、社會美以及技術美來說都有歷史尺度的問題。它們既是人類歷史的產物,必然與特定社會、時代、民族、階級、集團以及個體相聯系。古為今用是發展其精髓,注入時代的活力,創造當代的生活方式,產生現代價值。復古沒有生命力,而割斷更無異于自毀。在人類社會,那些真的拋棄了或中斷了傳統文化的民族,大多是在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尊重傳統并非要復古,倡導創新并非割斷傳統。
所謂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淀,它的現代價值就象一個民族深藏在廣袤的人類文明大地上的根基,不斷為它的新芽輸送著營養和水分。現代生活就像一種普照的光,它使一切傳統文化都會煥發新的活力,生長出繁茂的枝芽,放射出異樣的光彩。當我們在家紡產業中創造出現代風格和現代氣魄,得到時代性審美價值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已把中華家紡傳統文化又推進了一步。
第二,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所展示的民族文化與其它文化領域相似之處,在于它都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一再地從外來文化中吸取營養,兼收并蓄,豐富自身。漢代前后開通絲綢之路,佛教文化傳入中國;盛唐時代中華各民族文化交融和廣泛的國際交往極大地繁榮和發展了中華傳統文化,這在敦煌石窟中,筆筆皆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把中國發達的古代文明傳遍世界,而且也吸收了更多的世界文明成果,中華文化的興盛早在明代就激起了中國啟蒙思想的興起,這種文化思潮的變化從人們的繪畫、服飾、家紡、社會生活態度的變化都有真實的記載。
而當重新閉關鎖國、排斥外來文化,壓抑啟蒙思潮之后便逐步從先進變為落后,致使在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使中國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00多年,直到20世紀初中國吸收先進的文化,爆發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沖破黑暗建立新中國,中華民族新的偉大復興才有了希望。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為中國社會走上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特別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交互影響與共生已成世界文化的時代主流。歷史雄辯證明,固步自封,自我封閉必然落后挨打,而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照搬照抄西方文化,也絕無好的結果。
尊重外國民族文化與尊重本民族文化同等重要。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根系,弘揚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優秀品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但重視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營養也不可或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特別在多元文化共生的當代中國家紡行業,既要為本民族服務也要為世界各民族服務,當然更要真誠的體察各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運用好各民族文化元素,創造出令不同民族都能喜聞樂見的家紡產品。
第三,如何促進家紡文化的推陳出新。
無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還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繁榮,總離不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而推陳出新歸根結底來自于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而現實生活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新的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物質創造力、文化創造力和消費眼界。與以往時代相比,人類似乎進入了“夢想成真”的時代。技術創新、材料創新、工藝與設備創新、產品功能與質量的創新,是家紡文化推陳出新的物質基礎;而運用材料美、技術美、裝飾美與環境構成美創造某種審美情趣的生活方式是家紡文化的藝術表現;采取先進的社會化生產方式,運用科技生產力和文化生產力,創造家紡產業更高的功能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是家紡產業推陳出新的重要目標。
二是全球化加快了家紡產業國際化進程。全球化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相互關系,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壓縮了不同民族國家間的文化距離和時空尺度,其相互的交流和交往就如同居住在同一個“地球村”。全球化使家紡跨國生產方式迅速發展,組織跨國生產不僅要整合跨國物質、技術與資金資源,而且要整合跨國文化資源。跨國生產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產業對于物質的和文化的創造力,而且有利于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
三是多元文化共生,作為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生態極大地拓寬了人們關注和創造的視野,激發求新求變的創意和靈感,文化思潮與時俱進,審美時尚此起彼伏,對人類生活資料的生產具有重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全球藝術從“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時期的轉變,使藝術走出形式主義框框,重新成為思想的載體,成為一種“自由的形式”。這也為家紡文化的推陳出新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和更大的創造自由。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提升家紡產業文化創造力,要以文化創造力帶動家紡產業的纖維材料、加工工藝及裝備、設計與市場、營銷等整個產業鏈的創新,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創新是家紡產業推陳出新的核心驅動力。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標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藝術上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學派的自由爭論,更是多元文化條件下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產業提升的正確方針。
相信《中國家紡文化典藏》的出版,能給家紡產業廣大設計師、工程師、企業家和廣大職工以重要的啟發,感受中國家紡業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所積淀的家紡工藝和技術、藝術形式和文化境界,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創造時代風格和時代氣魄,振奮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建設現代家紡行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