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創新”的誤區
目前,由員工參與的所謂“自下而上的創新”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國內企業如盛大等也在嘗試這種創新模式。企業意識到完全依賴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創新已無法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同時,全球大企業如3M多年來采用此模式成績不菲,如推出它風靡全球的即時貼(Post-It)等。谷歌著名的20%自由時間原則也基于同樣的考量,即允許所有員工,包括前臺接待人員利用工作時間的1/5來嘗試他們任何新的想法。亞馬遜也在實施這種被稱為two-pizzateam(每小組有5-7人,午餐只需兩個比薩餅)的員工自發創新。
但這種所謂的創新模式是否真正有效則需要更深入的分析。首先要看到這種模式的局限性。以谷歌為例,雖然它產生了如谷歌新聞(Google News)和谷歌電郵(Gmail)等服務,但僅此而已。谷歌作為整體似乎并未因此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創立14年以來,它至今唯一的穩定收入來源和設立當初并無不同,仍然是廣告。而且谷歌近年來推出的主要創新產品如視頻網站YouTube,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和企業應用軟件都來自于收購。其實,就是這種模式,首創者3M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承認,這種模式雖然產生了不少漸進式創新,但在挖掘尚未完全形成但有巨大潛力的用戶新需求時則顯得有點力不從心,而一般而言,針對于這種需求而產生的創新才能夠讓一個企業具有真正的競爭力。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也顯示,實施自下而上創新的大企業如UBS(瑞銀)的創意交換平臺(Idea Exchange),百思買(Best Buy)的回彈倡議(Resilience Initiative),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的火花項目(Spark program)等既非失敗,也未成功,表現很平庸。
與此同時,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創新模式暗含著若干嚴重問題。首先,員工在這種寬松的政策下,很容易喪失工作重心。谷歌內部人員指出,這所謂的20%工作時間往往擴展成為很多員工的120%工作時間,從而使他們偏離了自身負責項目的核心,造成了人力和資源的過度分散和浪費;其二,因為創意太多,人力變得太分散,再加上份內工作已經很重,所以,產生的創意能夠真正得到實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大家耳熟能詳的“Post-It”和“Google News”與其說是必然,不如說是特例。事實證明,自即時貼后,3M就再也沒有通過這種創新模式產生出任何真正具有影響力的產品,谷歌也是一樣。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后,他們提出的創新意見往往得不到認可,或一個企業缺乏實施這些創意的能力。這種創意活動反而會嚴重損傷員工的工作熱情。例如在谷歌多次發生的情況是,當員工拿到股權利益后,就攜帶自己的未被認可的創意去一些如臉譜(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等更酷更前衛的企業任職。
其三,與大眾觀念相左的是,管理自下而上創新模式其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很多企業設立如創意平臺、企業網絡論壇、創新小組等,但一般而言,員工反響平淡,收效甚微。UBS創意平臺(IdeaExchange)效果不佳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對這項工作的管理,如將大量員工意見進行整理分析并給予反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甚巨,讓此項工作難以為繼。
但這些問題并非完全否定自下而上創新的價值。
但如果一個企業決定要實施此模式,必須要對以下幾點有充分的認識。其一,要有耐心并準備投入相當規模的資源和精力,而且還要有充分的耐心。寶潔(P&G)公司和殼牌石油的員工創意項目都花費了5到10年的精心培育才有成果。
其二,要提供完善的平臺和管理機制,而非只是照搬3M或谷歌的15%或20%的自由工作時間。這套管理機制要明確如何激勵并方便員工參與,如何選擇評估這些創意并做出正確選擇,如何低成本地測試被選項目,當創意被拒絕時,如何應對員工情緒不至于讓他們喪失動力,如何獎勵員工等。最關鍵的是,如何讓這些創新項目運作由財務指標進行嚴格監管(這是3M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另外,如何要上層的參與,指導并管理這些創意的努力方向,以保證這些想法不至于太隨機而毫無用處。
其三,要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創新模式合理整合。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它們不是替代而是互補關系。自上而下的創新投入大,影響力強,適于在產業和市場動蕩變化期間大力投入,以求影響市場發展的進程。而自下而上的創新在生成多元化的創意時具有優勢,而且它更適用于進行漸進式的服務,管理和流程創新等。成功的企業如3M,保潔和惠而浦(Whirlpool)等都善于結合兩者以取得創新的廣泛成功。
最后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相應的創新文化,一種真正讓所有員工參與的,不求速效,不浮躁,沉穩而成熟的創新文化。如豐田在一年內竟實施了員工提出的9萬條創新想法。它就具有這種沉穩堅忍的創新文化,即以每天為單位來持久不斷地改善現有的產品性能及生產的方法。這也就是豐田賴以成功的凱增創新原則(kaizen),這才是自下而上創新的真正典范。
其實,正如流行的口號所說,創新是5%的靈感,95%的汗水。一般而言,大公司并不缺乏創意,而是缺乏時間、資源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來將它們一步一步轉化為產品。當前中國的企業應該著重培養堅定、穩健的創新文化,建設完善合理的創新管理體系,同時大力進行自上而下的對核心技術的研發。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永遠不能是雪中送炭,而只能是錦上添花。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紫羅蘭加盟商王振寨的生意經
三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他用短短的三年開創了一生漫長輝煌的事業,與紫羅蘭攜手并肩,在福州,遍灑芬芳,雖然紫羅蘭品牌在福州...
家紡加盟 如何挑選加盟品牌
加盟品牌家紡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會讓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在加盟品牌家紡事,選擇一個優秀的...
馨而樂加盟商王方:用快樂經營
2011年9月,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馨而樂家紡終于在我的宜賓開業了,截至12月31日在短短五個月時間,我們累積實現了...
凡語家紡加盟商專訪
她,是個非常誠實的商人,用一顆最真摯善良的心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也許在很多消費者的眼里,商人總是處于“奸”的位置上,因此...
2012選擇加盟品牌要注意什么?
目前,形形色色的連鎖加盟項目層出不窮。“投資5千元輕松做老板”、“驚喜項目一天賺1萬”、“年薪百萬誠邀加盟”……面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