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幽默的領導嗎?
2014-3-5
不少領導者都很迷惑——什么才叫做有幽默感?這個標準實在很難把握,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感受程度不同,有人碰到某些狀況會認為好笑,因為他有過相同的經驗,但另一些人可能就會覺得無聊。大多數人的生活是很苦悶的,而“幽默感”則是人對于悲慘命運惟一的反擊。我們每天只要一出門就會看到一大堆令我們不舒服的事,何不利用幽默感來放松自己?有一句話說:“幽默感就像男人的前列腺一樣重要。”因為,它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
幽默與天生的性格有關,但也可以培養。有一句話:“能每天對著鏡子微笑的人,就會有幽默感。”幽默感應該是日常生活的累積,多看有趣的書,聽有趣的事,接近有趣的人。你可以常常利用散步和搭乘公車的時候觀察他人的表情,有著急的,有憂愁的,有無奈的,有若有所思的,也有面無表情的。同時你也可以猜猜他們可能發生了什么事,自己忍不住就會笑起來!
不少中國人對于“幽默領導”多少有點抵觸。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幽默總是和下流的黃色段子、東方朔式的滑稽相提并論的,于是民間就有了“包公笑,黃河清;嬉皮笑臉不正經”的說法,中國人對領導幽默的誤解還在于長期以來的封建等級意識以及官本位思想,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從領導者看,等級觀念的存在使得他們不愿和普通老百姓親近,他們遠離大眾既是為了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讓老百姓覺得他們高高在上,也是為了保持距離感,以示自己的領導權威不容侵犯。第二,從群眾角度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已經使老百姓對官員、對領導的形象固定化、模式化,他們從心里對領導存在敬畏感,他們所見所聽到的領導都是一臉嚴肅、不茍言笑,如果領導幽默起來,他們反倒覺得領導嬉皮笑臉,不夠嚴肅,繼而覺得領導的能力和水平不行,甚至會覺得領導只是在作秀。
懂得幽默是可以增進兩個人的感情的。學會幽默,更要學會開得起玩笑。拿捏幽默要有分寸,不然很有可能幽默說不好,還把下屬給得罪了,那就實在不可取了。幽默不要拘泥于自我意識之中,也不要生搬硬套別人的幽默,經理應該發掘自身的幽默話題,并將幽默的談吐不斷地向更高層次升華,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
領導者應該以認真嚴肅的態度做事,但是不能不茍言笑。我們也許不會嘲笑公事上的錯誤,但是在糾正錯誤的時候,也不能讓它阻礙公事的正常運轉,領導者能夠,也應該設定這種工作步調。如果我們實施工作方案是為了成功,就應該維持樂觀的氣氛,這時領導者應該自己先表現出樂觀來,繼而帶動你的團隊。
為了銷售額的下降而在臉上顯示出愁云慘霧的銷售領導,將會發現:他的悲觀具有感染性。搖頭嘆息并不能激勵別人,也不能感動正在謀求改進的上司。然而樂觀加上切實的努力,卻能產生一種美妙的組合,有時你會為這種奇妙的力量所感動。這可以激勵和引導部屬,這是領導者應該扮演的角色。部屬喜歡替那種不把失望當作一回事,只會卷起袖子朝前努力的領導者做事。
眾所周知,美國政壇中,每個政客都要接受幽默的訓練,人們甚至有種潛意識:在美國政界,一個不具幽默感的人是不配從政的。
曼德拉也是個很幽默的黑老頭。今天說的高興,就多說幾句吧。在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首腦會議上,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獲得了“卡馬勛章”。在獲獎感言的開場白中,他幽默地說:“這個講臺是為總統們設立的,我這個退休老人今天上臺講話,搶了總統的鏡頭,我們的總統一定很不高興。”話音一落,笑聲四起。
笑聲過后,曼德拉正式發言。當講到一半時,他發現講稿的頁次亂了,不得不停下來整理。這本來是件有些尷尬的事情,但他卻不以為然,一邊整理一邊脫口而出:“我把講稿的次序弄亂了,你們要原諒一個老人。不過,我知道在座的一位總統,在一次演講的時候也曾把講稿的次序弄亂了,但他卻不知道,照樣往下念。”整個會場哄堂大笑。你看這位政治家面對尷尬和窘迫還用如此機智和風趣的方式自我解嘲,曼德拉的這種風趣便是我們常說的幽默。在我們的生活中,幽默能使人放松,放松能讓人從容,從容才可能做出正確選擇。這就是幽默的力量了。
這種幽默領導的例子在中國也比比皆是,事實上,我國領導人中也不乏具有幽默品質者,其中周恩來總理就是以幽默機智、風度翩翩而馳名中外。郭沫若曾評價周恩來“考慮問題之迅速如點火擊空,之周密如水銀瀉地”。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也曾評價周恩來是他“遇見的國家領導人中最聰慧、最幽默的一位”。
當然,對于領導者來說,幽默感亦要有所節制。它必須讓別人知道是幽默,而不是輕薄,也就是說幽默也要適度。總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領導者,如果你想增添自己的魅力,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輕松快樂,那就學一點幽默術,做一個幽默之人吧!
回復 26716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權限范圍,給予員工足夠...
品牌,你夠個性么?
簡而言之,品牌就是一種聯想。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而是過量。那么,品牌信息或聯想的同質化...
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
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簡單”、“純樸”、“禪意美學”。品牌悖論的背后,卻贏得了無數擁躉。好...
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
很久以前各行各業提出“渠道為王”“決勝終端”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渠道建設、服務終端的重要性。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控制...